学院简介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63年,原名英语科,1971年改称英语系,1994年更名为外语系,2002年3月改为现名。学院现设英语系、商务英语系、法语系和大学英语系、研究生公共英语系等教学单位,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英语)、翻译硕士(英语笔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英语(师范类)1个本科专业,拟增英法双语实验班,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英语、研究生公共英语和辅修英语第二专业课程。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教授10人,副教授3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6.6%,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99%,留学背景10人;学院现有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聘有外籍教师5人。
本科生教育
英语(师范类)专业
1984年招收首届英语专业本科学生,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英语专业注重培养专业核心素养,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了“四维融合、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和UGS联动共同体,强化对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培育了大批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过硬的英语教师。

“四维融合、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读写、英语听说、英语语音、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英语学科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等。
学生在历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同类院校20多个百分点。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学或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英语教育工作,或攻读硕士学位,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

拟增英法双语实验班
英法双语实验班是鲁东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动学科交叉互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改革举措。实验班旨在服务“一带一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竞争力,能熟练运用英法双外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实验班师资队伍依托学院英语系、法语系师资力量,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背景多元、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富有合作和创新精神。未来毕业生有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胜任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等部门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研究生教育
学院于2000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01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至今已有25年历史。2006年获批日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英语)、翻译(英语笔译)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研究生教育方面,近4年,2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0人获国家奖学金,3人在“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奖。累计138人次在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翻译大赛、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国家级优秀奖、“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等赛事获奖。
学科建设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下设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英语)、外国文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东亚语言与文化(日语)4个研究方向。该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每个方向均拥有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与研究团队。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4人(含博士生导师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13人,有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省级科研团队首席专家1人,鲁东大学教学名师2人。学位点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在研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著40余篇(部),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3项,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该硕士点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课程设置合理,充分体现系统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在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英汉语言对比、现代汉语计量研究、信息化外语教学、战后英国学院派小说、中华文化典籍与学术外译、翻译技术教学与应用、海上丝绸之路、中日传统习俗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突出,培养出了外语教学、科研、外事、涉外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代码: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点设立于2005年。2005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本学位点传承鲁东大学前身烟台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优秀传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校内导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全国优秀教育硕士教师1人,校外合作硕士生导师28人(含市、区英语教研员等一线教学名师、名校长)。

学位点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相关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是山东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是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仅有的6个语言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教育理论素养、较高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中学英语课程专任教师。实行“校内+校外导师”双导师制,共同指导研究生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既有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等理论课程,也有教育实习等校外实践课程。学位点在烟台市区拥有近20所教育实习基地校,为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翻译硕士(专业代码:05510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权点于2010年获批,设有英语笔译专业,现有英语笔译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2人。本学位点教学基础设施先进,拥有同声传译模拟会议室1个,交替传译实验室3个,模拟仿真实验室1个,在口译教学和学生课外操练中使用率较高。英语笔译专业方向建有语料库实验室1个,案例讨论实验室2个,商务翻译实训室1个,CAT实训实验室1个,装有多款国内外主流CAT软件。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国际视野宽广、人文素养深厚、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扎实、翻译实践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英语笔译主要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外宣翻译、本地化与翻译技术、商务翻译。本学位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采取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实行校地、校企协作育人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本学位点目前拥有多个签约实习基地,既有外事部门,例如中国外文局、《英语世界》编辑部、烟台外事翻译中心;又有翻译公司,例如烟台赛思汇译翻译公司、中译语通(青岛)等翻译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能够满足MTI研究生的专业实习需要。

平台建设
学院具备优良的教学研究平台与资源,设有“数字化语言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现代化语言设备和先进的智慧教室、录播教室以及微格教学、BEU校企合作、DP货代、同声传译等多间功能实验室,拥有丰富的藏书和数字化资料。设有“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山东省与法国合作交流研究中心、魁北克研究中心。建有“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2门省级一流课程,“英美报刊选读”1门省级精品课程,“英语语言文化”、“大学外语素质教育”两个省级精品课程群(涵盖10门课程)和“国际商务”1个鲁东大学名校建设重点课程群。

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8项,发表CSSCI论文48篇,出版专著(译著)96部;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

育人成效
学院倡导“师范生技能+跨文化能力”人才培养观,经多年建设发展,逐渐形成内涵丰富的办学特色:办学层次上,注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上承下接”;教学科研上,注重师范生技能培养与学术研究“紧密融合”;国际化教育上,注重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复合培养”,形成“古今贯通、中西荟萃”的学术特色,助力培养具有师范素养和跨文化背景、能适应社会不同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党团建设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五个到位”为建设标准,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大力实施“一核两驱”党建工程和“双认领”党建项目,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2019年学院获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获评“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2021年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2023年连续8年获评“鲁东大学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党支部先后获评“鲁东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鲁东大学样板支部”。多部党课荣获巿级、校级荣誉,多名党员被评为鲁东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学院学团工作立足学生专业实际,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文化能力”品牌项目建设,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文化能力”育人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党建+专业”“实践+专业”“双创+专业”“比赛+专业”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社会服务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聚焦山东省、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校地融合。学院组织撰写的服务烟台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受烟台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获得2024年烟台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学院与烟台市投资促进中心合作,为其提供外语语言能力培训;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合作,签署跨文化教学与测评研究基地共建协议书,创建跨文化教学与测评研究基地;选派骨干教师参“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本科和硕士层次的联合培养和合作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