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中学英语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英语知识结构和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了解英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四)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五)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并完成学术论文写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部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 汉语语言文学基础(2学分)
2.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3. 教育原理(2学分)
4. 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 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学分)
6. 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 英语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
2. 英语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
3. 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
4. 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2学分)
5. 英美文学赏析(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 英语教学评价研究(2学分)
2. 英语课堂管理(2学分)
3. 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方法(2学分)
4. 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1学分)
5. 英语语法教学与研究(1学分)
6. 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1学分)
7. 英语教师口语(2学分)
8. 英语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2学分)本专业研究生须从专业选修课(具体课程信息详见: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英
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中至少选修6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1. 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2. 校外实践(6学分):包括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等。
五、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研究生导师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研究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于非师范类或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身份考入的研究生,导师须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要求学生补修相关本科生必修课程。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
本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以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主,包括校内实训(含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技能比赛、微格教学、课例分析)、校外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其中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实务等。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采用分阶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一般在实践基地进行。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实践教学按当年公布的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需提交实践教学手册、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等材料,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共同组成。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包括课程、教材、案例开发与教学设计等,研究内容要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避免简单表面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避免宏观性、学术性、政策性研究,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特色性,应有清晰、专业的分析架构,应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推广价值,避免简单罗列和介绍。
(二)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需将相关指导思想、设计与应用、成效与反思等内容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并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与要求。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英语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学院 |
学 位 基 础 课 |
AZ19050005 |
汉语语言文学基础 |
48 |
2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AZ190100J4 |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
32 |
2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AZ19020009 |
教育原理 |
32 |
2 |
1 |
考试 |
教育科学 学院 |
AZ19020010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32 |
2 |
1 |
考试 |
AZ19180011 |
课程与教学论 |
32 |
2 |
1 |
考试 |
AZ19180012 |
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32 |
2 |
1 |
考试 |
专 业 必 修 课 |
BZ19052001 |
第二语言习得 |
32 |
2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BZ19052002 |
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考试 |
BZ19052003 |
英语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 |
32 |
2 |
1 |
考试 |
BZ19052004 |
英语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
32 |
2 |
2 |
考试 |
BZ19052005 |
英美文学赏析 |
32 |
2 |
2 |
考试 |
专 业 选 修 课 |
DZ19052001 |
英语教学评价研究 |
32 |
2 |
2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DZ19052002 |
英语课堂管理 |
32 |
2 |
2 |
考查 |
DZ19052003 |
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方 法 |
32 |
2 |
2 |
考查 |
DZ19052004 |
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 |
16 |
1 |
1 |
考查 |
DZ19052005 |
英语语法教学与研究 |
16 |
1 |
2 |
考查 |
DZ19052006 |
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 |
16 |
1 |
2 |
考查 |
DZ19052008 |
英语教师口语 |
32 |
2 |
1 |
考查 |
DZ19052009 |
英语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 |
32 |
2 |
2 |
考查 |
实践 教学 |
AZ190J0001 |
校内实训(含教学技能训练、教 学技能比赛、微格教学、课例分 析) |
不 少 于 一 年 |
2 |
1-2 |
综合 评定 |
外国语学院 |
AZ190J0002 |
校外实践:教育见习 |
1 |
1 |
AZ190J0003 |
校外实践:教育实习、教育研习 |
5 |
3-4 |
主要参考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序号 |
名 称 |
1 |
Brown, G. & G. Yule.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
2 |
Dubin, F. & E. Olshtain. Course Desig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
3 |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
4 |
Gass, S. M. & L. Selink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Publishers , 2001. |
5 |
Grellet, F.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
6 |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8. |
7 |
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
8 |
Hyland, K.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005. |
9 |
McDonough, J. Shaw, C. & H. Masuhara.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 (3rd Edition). West Sussex: Wiley-Blackwell, 2013. |
10 |
Nun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
11 |
Richards, J. C.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
12 |
Richards, J. C. & 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
13 |
Stern, 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
14 |
Ur, P.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
15 |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
16 |
伯恩斯(澳). 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
17 |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
18 |
秦晓晴.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
19 |
秦晓晴,毕劲.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
20 |
王立非.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状与实证.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21 |
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
22 |
文秋芳,韩少杰.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
23 |
文秋芳,王立非. 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24 |
文秋芳,王立非. 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25 |
邹为诚. 中国基础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序号 |
名 称 |
26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7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8 |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 |
29 |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 |
30 |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
31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 |
32 |
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 |